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4 月 25 日,山西太原海洋大世界一名 " 美人鱼 " 演员在表演时溺水昏厥,全身蜷缩,后被工作人员救起紧急送医。这一消息旋即登上热搜。
后据央广网报道,事发地点是一个约 200 平方米的水池,当时 " 美人鱼 " 演员冯女士在上浮换气时,护目镜被进水口的水流冲掉,脚蹼则在慌乱中脱落,导致她无法上浮,溺水遇险,并非因为网传的 " 低血糖 "。
近年频发的 " 美人鱼 " 事故和这个美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反差。众所周知,美人鱼是活跃于童话、神话、志怪或玄幻小说中的艺术形象,在中国古称为 " 鲛人 ",是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女性象征。
这种古老的憧憬延续到现代,演化出一种凝聚人们向往的特殊职业—— " 美人鱼 " 演员,从业者绝大多数为女性,广泛分布在各地的海洋馆、水族馆和高级餐厅。她们身着华丽霓裳,形似游鱼,时而在圆柱形的海洋景观中襟飘带舞、时而穿梭在拱桥形的水族馆通道中,为游客营造出犹如在海底的梦幻氛围。
然而,这一职业伴随着诸多风险。近年来,美人鱼的表演事故频发:2025 年 1 月底,西双版纳湄公河水底世界,一条体型巨大的鲟鱼突然咬住 " 美人鱼 " 演员头部,场面惊险,好在演员快速挣脱;2023 年,李女士在无锡备战 " 美人鱼大赛 ",训练中突遭鲨鱼咬手,桡动脉、桡静脉、肌腱全断,经历 5 个小时的手术,缝了 100 多针,被鉴定为十级伤残。
美人鱼表演虽美,但人毕竟不是水生动物。为了保持表演的信念感和美感,演员不会携带压缩气瓶之类的辅助设备,全靠肺活量支撑,每一次表演都意味着脱离了正常的呼吸环境,说是高危行业也不为过。
在这种海洋馆做 " 美人鱼 ",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成为职业演员,又需要付出哪些代价?我们和一线从业者聊了聊。
制造梦幻景观
准备入水了。
李茜先进行从头到脚的热身,随后检查 " 鱼皮 " 和 " 鱼蹼 " 是否完好——这是她进行裸眼表演时仅有的装备,鱼皮是一条能展示婀娜身姿的漂亮裙子,鱼蹼则是一对橡胶材质的脚蹼。
每次跃入展缸前,李茜都通过数次自由潜水的方式调整呼吸,让心率慢下来,这有利于减少水中的耗氧量,延长闭气时间。
美人鱼表演过程一般在一分钟左右。一分钟对观众来说很短,演员们柔美的身姿和迷人的笑容让他们意犹未尽;但对演员来说则是漫长和分秒必争的,她们必须与逐渐强烈的呼吸欲望对抗,尽管她们早就熟知如何与之对抗。
当横膈膜开始 " 一缩一缩 ",李茜就知道该换气了,此时她会结束表演,迅速浮到水面上恢复呼吸,让身体快速充满氧气,游回岸边。
李茜的工作日常。(图 / 受访者提供)
过去 6 年,重复这一连串动作是李茜的工作日常。她平时主要在一个南方城市的水族馆表演,但随着各地水族馆蓬勃生长,很多演员也如鱼一般流动,特别是节假日,工作需求会剧增。采访前夕,李茜正准备出差,去另一个城市的海洋馆表演。
成为 " 美人鱼 " 之前,李茜在菲律宾做自由潜教练,后来因疫情被迫回国。因为热爱潜水,李茜想继续做相关职业,但发现国内自由潜市场空间有限,就转行成为 " 美人鱼 " 演员。
这一转变可以说是颠覆性的——自由潜教练主要是探索和观看未知世界,但 " 美人鱼 " 演员更多是被观看的一种人造景观。工作环境也大不相同,李茜在做自由潜教练时会执着于追求几十米以上的深度,但做 " 美人鱼 " 演员,有个 3 米深的池子就够了。
和李茜不同,山东济宁的 " 美人鱼 " 演员小陆几乎是一毕业就进了这行。她今年 26 岁,入行 3 年,起初只是想应聘海洋馆的讲解员,却意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小陆和观众互动。(图 / 受访者提供)
但比起李茜的裸眼表演,小陆更喜欢戴面镜,因为她平时基本固定在一个小型的海洋馆演出,每天演 3~6 场,不戴面镜很容易磕碰到造景。
只看手部动作,美人鱼表演和花样游泳表演很像,花样游泳展现的是人类的肢体美,而美人鱼的精髓在于模拟鱼尾的柔美灵动。因此,美人鱼课程中包括了舞蹈练习,基础动作有 " 天使下沉 "、前后滚翻、仰侧游、" 龙卷风 " 等,有不同的难度分级。
舞蹈、游动、与鱼儿互动、为观众送飞吻和 " 比心 ",是美人鱼表演中最基础的环节。还有一些美人鱼为了满足观众的愿望,还会表演水下 " 吃辣椒 "、和鲨鱼共舞等,只要观众有所期待,一些海洋馆会尽可能满足。
成为一条 " 美人鱼 ",本质上是制造一种梦幻景观,满足人类对半人半鱼、水陆两栖生物的幻想。但大多数观众很少了解演员们的辛苦——她们每天要训练高难度动作,还得长期承受海水浸泡和呛水,有时还会面临突如其来的风险。而完成这一切的报酬,在一些海洋馆可能月薪只有几千元。
" 只能人去适应鱼了 "
大多数时候," 美人鱼 " 演员的 " 同事 ",是各种喊不出名字的海洋生物。
受访者普遍表示,她们不害怕这些鱼类,反而觉得绝大部分海洋生物都很温柔。但也不排除一些海洋馆经营者并不熟悉鱼类习性,会引进一些对人类有攻击性的动物,这只能演员自行辨别。
小陆被海龟咬过,所以尤其警惕。她觉得海龟 " 就像海里的大鹅 ":" 它也不是故意想要咬人,只是觉得靠近人会有吃的,可能会试探性地咬你一下。但即便如此也是很痛的,青了一大块。"
所以,偶尔遇到一些感觉有攻击性的鱼类,小陆会拒绝表演。碰上实在没法拒绝的情况,就只能赌糟糕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了。
李茜对此同样深有体会。到一个新展馆演出前,李茜会做好功课,了解展缸里有什么鱼类、能否和平相处,同时摸清展缸造景和水流情况,比如会不会有容易勾住衣服的珊瑚,以便她下水前选择更合适的 " 鱼皮 " 和 " 鱼尾 "。
特别是裸眼表演时,李茜形容那种感觉是 " 一两千度的高度近视 ",她只能依靠模糊的视觉分辨鱼类游动的身影,如果遇上较大型的鱼类,她会避免离得太近。
长期水下工作,也很考验演员的身体承受能力。李茜和小陆都提到 " 水冷 ",比如一些鱼类只能在 22 ℃左右的恒温环境里生存,不可能为了人调节水温," 只能人去适应鱼了 ",李茜说。
有些演员会穿一种防寒衣,但这种衣服很紧,穿脱也非常麻烦,很多人会选择忍一忍就过去了。
" 美人鱼 " 演员的表演服装通常只有薄薄的一层,并不御寒。(图 / 受访者提供)
冬天的时候,水温会冷得更明显。小陆同样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在下水前做好充分的热身,事后洗热水澡,有时候得去找中医熏艾祛湿。
如此工作 3 年,小陆觉得好像有点秃了——可能是长时间待在盐分较高的海水池,导致她的发量和发质都没有从前好了。而且因为这份职业,她每天都不可避免要洗头,这也会影响头皮环境。
一个月里,小陆基本有 26 天都泡在水里。生理期的时候,小陆也会选择下水表演,因为她月休只有 4 天,不希望把假期都安排在生理期,所以一般会用卫生棉条解决。
一些海洋馆的水质也不达标,细菌较多,对于喜欢裸眼表演的演员而言,也只能适应它。但若是鼻腔进水,喜欢裸鼻表演的演员就很容易有鼻窦炎,这算是她们这一行的职业病。
尽管要面对种种困难,小陆还是想尽力延长职业寿命:" 说一句比较现实的话,场馆是有限的,但美人鱼很多。" 除了她这类全职演员,还有很多潜水爱好者会来做兼职。每年暑假,新一批美人鱼就会 " 浮出水面 ",竞争很大。
被忽视的高危行业
在美人鱼表演中,意外是如影随形的,比如太原那位 " 美人鱼 " 演员遭遇的脚蹼脱落。
" 美人鱼的裙子里有一个橡胶的脚蹼,有浮力。我们所有的推动力都靠这个‘鱼尾’,一踢可以踢很远,帮助我们下潜和上升。它一旦脱落就失去动力了,可能会把人往下拖。" 李茜分析道。
她判断这位演员可能没有足够的从业经验。因为在一般的培训课程里,都有讲到一旦装备脱落该如何去自救,比如脚蹼掉了,要迅速脱除鱼尾,蹬腿上来;潜水面镜掉了,把软腭和声门锁闭就不会呛水。即便是 " 美人鱼 " 失去脚蹼了,培训中也有指导如何让自己安全地漂浮。
潜水领域的 " 美人鱼 " 一般有两种,一种属于 " 休闲潜水 ",有空就去培训,会努力考取有国际认证的证书;另一种是职业 " 美人鱼 " 演员,在海洋馆等场所表演。
一般来说,要学美人鱼潜水项目,最常见的是考 PADI(国际专业潜水培训系统)、中潜联相关证书。除了学习表演的动作技术,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避免潜水风险。
李茜记得,一直到 2017 年," 美人鱼 " 演员才开始盛行考证,至今不过短短 8 年。在此之前,中国已经有许多海洋公园和水族馆,美人鱼表演几乎是标配,已经走过了相当长一段历史。可想而知,当时很多 " 美人鱼 " 演员是无证上岗的,这种情况至今在一些海洋馆中仍是常态。
即便如今考证系统普及,但很多海洋馆为了节约成本,仍在延续老带新的方式,招聘和管理上都有漏洞," 很多海洋馆,考证是考证,演员是演员,互相不来往,就像两个派别一样。"李茜说。
事实上," 美人鱼 " 演员的入门门槛也比想象中低。在社交平台上,不少从业者分享自己的 "48 小时极限美人鱼考证 " 历程,一些机构为了招揽生意,声称 " 不会游泳也可以学 "。李茜证实了这一点,从业证并没有那么难考,如果有游泳基础,很多人两三天就能考到。
但通过考试和成为一个成熟的职业演员之间天差地别,相当于拿到驾照和真正开车上路,许多技巧需要反复练习,比如训练耳压平衡、在水下适应睁眼等。充分热身也是必要的,这样可以避免在水下表演时受伤,或者因拉伸不够而抽筋。
长时间憋气也是反复练习的成果。如果趴着不动,李茜的静态闭气可以维持 5 分钟,一旦做动作,时间会缩短到一分半钟以内。虽然演员的闭气能力比常人强,但李茜提醒,千万不要在潜水时挑战极限:" 当横膈膜提示你有呼吸欲望的时候,你就得上来,不要硬憋着。"
更重要的,是学会如何自救和救援。李茜说,正规潜水运动有潜伴制度,不能单独进行:" 无论是表演还是平时休闲潜水,我们都是两个潜水者同时进行,一个游动、一个照看。"
双人配合时,时刻准备救援动作是重中之重,比如当潜伴抽筋或脚蹼脱落时应当如何操作。如果潜伴状态不对劲,还要分辨对方是否低氧。假如发生昏迷,也需要第一时间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。
李茜觉得,很多水族馆经营者并不懂潜水,对 " 美人鱼 " 演员的认知停留在 " 穿着漂亮的鱼尾在水里游 ",不知道怎么做风险管控。
有时她受邀到一些新馆表演,会发现一大串问题,比如展缸附近没有配备安全员,水流调得太大导致 " 美人鱼 " 演员游动耗氧量过大,有时候好不容易游过来又被冲走了,就连她这种专业教练都游得很费力。
李茜很肯定,美人鱼表演 " 属于高危行业 ",因为潜水本质上是极限运动,理应在展缸的上方和下方都有救生员待命,且救生员应具备专业的救援能力,场馆内应该有急救设备,才能保证万无一失。
" 美人鱼 " 演员注定是青春饭,表演对人的体能消耗很大,很多从业者会在年龄渐长、结婚生子后转行。据李茜观察,如今 36 岁的她在行业里已经算 " 高龄 " 了,但她热爱这个行业,虽然裸眼表演时常常看不清,但她很喜欢跟观众互动,时刻展露最灿烂的笑容。
" 这个也是要训练的,美人鱼就是演员。我们在水里看不见外面,也不知道观众什么表情,但是我们想的是,首先自己的表情要有一种快乐的传达。" 李茜说。
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表演,是女儿把全班同学带过来看她:几十个小孩在展缸外欢呼尖叫,女儿也很自豪。
这种激发快乐的时刻,有一种巨大的感染力。李茜在那个当下很兴奋,只想专注演好自己的每一个动作,哪怕表演只是短短的一分钟。
(应受访者要求,李茜、小陆为化名)
新闻结尾 麻花潘甜甜七夕:七夕节浪漫约会必备麻花潘甜甜的魅力之选的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