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今天的高温危机,正是昨天碳排放的回声。要保住空调、电车、Wi-Fi 不断电,清洁能源得上正选,老电网得换主板,欧洲各国制度也不能再各唱各的调。
作者 | 晓洋
编辑 | 曾宝气
题图 |《后天》
最近,伦敦人的日历上可能该标注一句 " 今日不宜出门 "。
5 月 12 日,受大规模停电影响,伦敦地铁多条线路瘫痪,不少乘客受困车厢数小时。仅两个月前,伦敦希思罗机场也因严重停电,被迫关闭 18 个小时,影响超过 29 万人出行。
海峡对面的伊比利亚半岛最近一度重返 " 前电气时代 "。4 月底,西班牙和葡萄牙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停电,持续长达 20 个小时。这期间航班停飞、火车系统瘫痪、手机没有信号,连自动取款机都无法使用,城市陷入全面停摆。
接二连三的停电事件让人不禁疑惑:欧洲这些老牌发达国家,基础设施不应该很先进吗?为何一个电网故障就让交通枢纽乃至整座城市 " 瞬间宕机 "?
城市 " 秒断电 ",生活 " 全停摆 "
5 月 12 日,伦敦地铁出现大规模停电。这导致伊丽莎白线、贝克罗利线、朱比利线、北线等多条线路停运或严重延误。据伦敦交通局发言人透露,有些人可能被困在隧道里一段时间。
这次地铁停电是由伦敦市中心输电网络的一次 " 故障 " 引起的。据央视报道,英国电网在下午三点多左右,出现频率超出正常范围的突然变化,导致整个系统短暂崩溃。新华社引述英国国家电网称,这故障 " 在几秒钟内 " 得到解决。伦敦交通局也表示,停电仅 " 持续了几分钟 "。
然而,对于搭地铁的乘客来说,简直度 " 秒 " 如年。在社交媒体上,有赶飞机的乘客在机场快线上等了两个小时;准备去考试的留学生因伊丽莎白线停运,被迫换乘三次才赶到考场;上班族改坐公交,却在路上堵了两个半小时 ……
当晚 6 点,伦敦一处地铁站牌显示列车要延误 "1085 分钟 ",约等于 18 个小时。暴雨夹杂冰雹的恶劣天气,更让通勤变成一场 " 雪上加霜之旅 "。
(图 /《停摆世界》)
事实上,这并非伦敦今年首次经历核心交通动脉的停电瘫痪。3 月 21 日凌晨,一座变电站突发火灾,造成希思罗机场严重断电,近 1350 架次航班受影响,29 万乘客行程被打乱。
希思罗机场是全球五大枢纽机场之一,然而一场变电站火灾便导致其瘫痪近一整天。这一事件震惊了政府与公众,英国政府前情报高官大卫 · 奥曼德痛批:像希思罗这样关键的基础设施,居然 " 完全依赖单一电源且无替代方案 ",实属 " 国家耻辱 "。
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对岸的欧洲大陆。4 月 28 日,西班牙和葡萄牙遭遇了停电事件,停电时长数小时至十多小时不等。航班停飞、火车瘫痪、手机断网、ATM 失灵,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仿佛被一键 " 拉闸 " 回到前电气时代。
西班牙和葡萄牙大规模停电。(图 / 视觉中国)
据《环球时报》报道,一座座繁华大城市陷入黑暗之中,6000 多万人瞬间 " 失联 "。马德里和里斯本等主要城市的地铁和火车服务大范围暂停,导致数万名乘客滞留,大约有 3.5 万名乘客被困列车 10 小时以上。
在葡萄牙,大量民众前往超市和蔬果店进行抢购。由于没有网络,超市店员只能用纸笔来记录收银,无法称重的水果就凭感觉估价。
这些事件看起来像是偶发的独立事件,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:一次电力系统的小故障,引发连锁反应式的瘫痪,令城市陷入短暂的 " 失控 " 状态。
在中国生活久了,我们早就习惯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供电系统。即便在夏季用电高峰或者台风袭来时,临时停电也往往是局部、可控、短时的。更重要的是,遇到局部停电,地铁、机场等核心基础设施也大多能依靠备用电源维持运行。
而在西欧,历史悠久的老牌发达国家却频频 " 断电 "。这不禁让人好奇:这些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,咋动不动就崩了?难道它们的重要基建供电系统都没有 plan B 吗?
" 绿电 " 太逞能?
其实是电网太老旧
西班牙停电事件发生后,一些欧洲媒体迅速将矛头指向可再生能源,认为西班牙对风电和太阳能太过依赖,又过快淘汰煤电和核电,这才导致国家电网脆弱易崩。这并非可再生能源首次成为 " 背锅侠 "。不过,西班牙官方已排除了此次事故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过剩有关。
攻击可再生能源的报道至少有一部分是对的,欧洲确实正处于能源结构深度转型中。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,多个国家关停火力发电厂、削减天然气使用量,转向大规模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。
英国关闭了所有煤电厂,并计划在 2035 年前实现无碳电力系统;2024 年,葡萄牙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用电量的 71%;西班牙则已实现 56% 的绿电占比,力争 2030 年前达到 74%。
英国国家电网问题致伦敦地铁系统停电 , 多条地铁线路全部或部分停运。(图 / 视觉中国)
然而,风停了,发电风车就不转了;下雨了,光伏板就发不了电。可再生能源本身具有间歇性特征,但 " 间歇性 " 并不是 " 不可用 "。真正的问题出在承接绿电的电网系统太落后——从底层逻辑到调度制度,都跟不上能源转型的步调。
欧洲的绝大部分电网系统仍按传统火电逻辑设计,没有配套建立灵活的调度机制、储能系统和备用电源。结果就是:风电发得出,却送不远、存不下,最终居民 " 用不上 "。
据报道,英国国家电网在风力过剩时无法完全消纳电能,只能每年花费 13 亿美元买风电运营商 " 停工 ",让他们在大风呼呼吹的高峰期关机。
随着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,负电价现象在欧洲也频繁出现。
所谓 " 负电价 ",就是因风电、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大发,供给短时过剩,而电网调节能力不足,储能受阻,多余电量无法消化,发电厂又需持续工作,致使负电价产生。据《中国能源报》报道,2024 年,法国、英国、德国负电价小时数同比分别增长 147%、69%、60%,西班牙首次出现负电价。
(图 /Unsplash)
可见问题不在于风和太阳太 " 勤劳 ",而是旧电网根本接不住新电力。即便不用传统能源兜底,其实还有许多提升电网稳定性的技术手段,如大规模储能、可调负载、同步电容器等。
但现实是,欧洲在电网许可和规划上出了名的缓慢。一个输电项目的建设本身只需要一到两年,但从规划、环评到排队领许可证,往往会拖上 10 年。
许多国家依靠补贴和税后优惠鼓励绿电上网,却无法在短期内投资建设更多绿电配套设施。这种流程上的矛盾,导致一边绿电浪费,一边供电紧张,居民电费也降不下去。
风能、光伏、储能与电网,唯有同步规划、系统升级,才能真正托起低碳未来。停电与其说是绿电 " 惹的祸 ",不如说是旧电网在新时代里 " 拖了后腿 "。
老电网 + 旧制度,撑不起丝滑转型
欧洲的电网是世界上最为老旧的电网。据《经济日报》报道,欧洲约 40% 的配电网服役已超过 40 年。
欧盟专家估计,到 2030 年电网的现代化和扩展至少需要 5840 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 4.7 万亿元)。自 2025 年起,每年的投入需达 670 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 5400 亿元),是以往的两倍。总的来说,这种系统性问题,非花大钱是解决不了的。
不过,问题不仅在于输电系统,也在于城市基础设施本身。以伦敦地铁瘫痪事件涉及的皮卡迪利线为例。这条线路建成于 1906 年,很多关键部件至今仍依赖 20 世纪设计的架构。变电站设备老旧,难以支撑当前频密班次带来的庞大用电需求。
伦敦交通局目前已启动一项价值 29 亿英镑(约合人民币 278 亿元)的升级工程,包括升级电力系统、改造车站平台和更换空调车厢。只可惜,工程尚未完工,停电已先来敲门。
(图 /《生存家族》)
相比之下,中国近年来新建地铁线路多配有 UPS 不间断电源系统。所谓 UPS,就是即使突发停电,也能自动切换到备用电力,保障列车和控制系统不断电。
如果缺乏此类保障,列车只能靠人工拖移、人工重启信号。因此,哪怕停电短短几分钟,也可能让全线 " 瘫 " 上数小时。
除了硬件,制度层面也亟须变革。" 欧洲统一电网 " 在纸面上存在多年,但现实中,许多国家仍各有主意。一国临时缺电时,邻国并不一定愿意,也不总能及时驰援。
相比之下,中国虽然国土面积接近整个欧盟的两倍,却能够实现电力集中统一调度。依托超高压输电技术,中国能将西部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到东部用电大户。而西欧各国的电网,如同中国若干省份各建电网 " 指挥部 ",却无法实现统一平台调度资源,协同应急。
按照欧盟法律规定,各国电网运营商最迟在 2025 年底前必须将至少 70% 的输电容量用于跨境电力交易,否则欧盟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将难以实现。然而,欧盟能源监管合作署(ACER)指出,截至 2023 年,大部分国家仅达成 30%~50%。
各国电网运营商做电力调度大多是单边或本国范围内的,并没有与邻国协调执行。比如西班牙做再调度时,法国并不知情或未配合,可能导致效果有限甚至互相抵消。
谁为 " 跨境调度 " 买单也缺乏机制。最终," 你有你的绿电,我有我的电荒 ",大家都陷入孤军奋战的状态。
高温考验下," 绿电 " 已无退路
在全球变暖背景下,电网系统的脆弱性正在被持续放大。
中新网引用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报告称,由于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了全球温度,今年 1 月的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 1.75 摄氏度,延续了 2023 年和 2024 年的历史新高。自 1991 年以来,欧洲变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。
据《中国能源报》指出,2024 年上半年,全球多地遭遇前所未有的强劲热浪,明显推高用能需求。国际能源署专家指出,2024 — 2025 年,全球电力需求将以过去 20 年间最快的速度增长。这不仅反映出经济增长,更体现高温对人类社会的全面冲击。
夏天开空调 " 续命 ",冬天靠热泵 " 保命 "。空调、热泵、电动汽车、数据中心等产品应用的崛起,让电力系统压力陡增。数据显示,欧洲各大数据中心目前消耗约 3% 的总电力,预计到 2030 年将翻倍增长。欧盟委员会曾表示,到 2030 年,用电量预计将增加约 60%。
(图 /《后天》)
如果继续靠化石能源 " 补血 ", 只能稳住一时,气候账迟早要还。在热浪与高电力需求双重夹击下,能源转型非但不能 " 踩刹车 ",反而要加速提速。
今天的高温危机,正是昨天碳排放的回声。要保住空调、电车、Wi-Fi 不断电,清洁能源得上正选,老电网得换主板,欧洲各国制度也不能再各唱各的调。
新闻结尾 神骰传说新章启航,首个DLC命运交织震撼来袭!🎉的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