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文 | 长青研究社,作者 | 林韶,编辑 | 潘利恒
" 从鸡打鸣干到狗睡觉 ",最近全网都在追一群 "90 后顶流 " ——不是 90 后年轻人,而是 90 岁的爷爷奶奶。
福建的 " 梅英阿嬷 " 便是其中的佼佼者,早上 6 点 30 先给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浇水,7 点炒菜熬粥给一家人做早饭,10 点准备午饭,10 点 30 腌酸菜,11 点晾衣服熬中药,一小时能干 100 件事,甚至到了凌晨一点,她还没休息还在发面蒸馒头,为第二天的主食做准备。
有人问为什么拍摄时间是 6 点 30,因为 6 点 30 不是咱爷咱奶开启高能量一天的起点,而是摄影师能起床拍摄的极限。
" 梅英阿嬷 " 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干,像打了鸡血一样停不下来,前脚刚忙活完家务,后脚就去陪曾孙打球了,完全闲不下来。" 二旬老人、三旬老人 " 躺在床上,看着这位 " 九十岁青春少女 " 的高能量自律生活,不禁自愧不如,在评论区更是直呼 " 果然 90 岁正是闯的年纪 "。
凭借一系列 " 高能量 vlog"," 梅英阿嬷 " 在各大平台迅速起号,从 1 月份开始更新视频至今,短短 4 个月的时间," 梅英阿嬷 " 在抖音的粉丝量从 0 涨到了 112 万,三条视频点赞量超百万。
如果时间再往前,徐姥姥、田姥姥、汪奶奶们的生活日常,也一度圈粉无数。" 银发网红 " 俨然成为短视频领域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流量。
图片来源:抖音截图
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数据显示,截至 2024 年 6 月,60 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达 1.57 亿人,互联网进一步向老年群体渗透。
长青研究社决定深入探寻一下,银发网红都是哪些人?他们成为 " 顶流 " 是被流量裹挟还是真实表达?他们的商业困境是什么?
在 " 梅英阿嬷 " 发布的视频中,她总是充满干劲,一刻不停地干活像是进入了家务循环,最长待机时间达到了 19 个小时," 梅英阿嬷 " 的勤快,给了躺在床上刷手机的年轻人亿点震撼。
与 " 梅英阿嬷 " 相似,还有 " 我是田姥姥 "、" 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 "、" 戴建业 "、" 潘姥姥 " 等,他们既有运营很久的,也有刚刚起好的,但是他们都无一例外在短视频平台上表达自己、展现自己。
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," 媒介即人的延伸 "。受众接收到某一形象的信息,需要通过一定介质进行意义建构并实现符号化。全媒体时代,短视频就是老人表达自我的工具,老人们用镜头这个 " 魔法盒子 ",把真实的自己变成了一个个充满魅力的 " 屏幕角色 ",让受众接收到更多符号化之后的信息,进而塑造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形象。
这就像演戏,他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,在镜头前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结合短视频(以抖音为主)中的人物身份、角色设定和视频内容,在对相关账号进行框架结构分析后,我们发现 " 银发网红 " 主要是五种类型,分别是 " 秀日常 " 的生活记录、" 不服老 " 的时尚潮人、" 散余热 " 的学者名人、" 露一手 " 的巧匠能人、" 有笑点 " 的幽默达人。
抖音短视频中银发网红形象分类及定位长青研究社制作
" 秀日常 " 的生活记录,主要记录的是 " 高能量 " 版自律生活,简单来说就是以 1.5-2 倍速展示中老年人高效的一天,以 @周大爷不服老和 @梅英阿嬷为代表。
" 不服老 " 的时尚潮人,主要是以精致的时尚穿搭和美妆类为主,以 @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、@康康和爷爷、@末那大叔为代表。
" 散余热 " 的学者名人,主要是以文化传播、知识科普为主,以 @戴建业、@济公爷爷游本昌、@不刷题的吴姥姥为代表。
" 露一手 " 的巧匠能人,主要是美食制作、手工 DIY,比如 @八零徐姥姥会制作老式辣白菜、老式灌汤包、东北麻辣烫。
" 有笑点 " 的幽默达人,主要是反差模仿、生活搞笑为主,以 @我是田姥姥、@小顽童爷爷为代表。
从时间线来看,这些老年博主们经历了从 " 泛生活记录 " 到 " 主打某一个垂类 " 的进化,正是在这个垂类进化下才形成了这五大类型。
在检索了这些老年博主高赞作品的评论后,我们发现被老年博主 " 硬控 " 的人,并不是他们的同龄人,而是年轻人。如果进一步对比同一个老年博主在不同的平台的粉丝画像,可能会因为平台本身的人群画像而略有差异,但把他们捧成 " 新晋顶流 " 的,还是以年轻人为主。
在抖音平台上,@梅英阿嬷部分视频点赞超两万的评论都是年轻人的调侃和自嘲: " 人家 90 像打了鸡血,我们二三十像得了鸡瘟 "、" 年过两旬的老太太躺在床上虚弱得举起手机,刷到了 90+ 美少女的高能一天 "、" 二旬老太看完热血沸腾 "、" 以后坐公交遇上,记得给我让座 "。
从新榜的数据来看,@梅英阿嬷以 24-30 岁的年轻人为主(34.9%),其次是 31-30 岁(30.48%)和 18-23 岁(24.22%);女性粉丝居多,城市分布多在新一线城市、二线城市、三线城市。
数据来源:新榜
银发网红为什么对年轻人来说这么 " 上瘾 ",总结来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。
互动性表演带来的算法加持。
年龄反差是老年群体被打造为银发网红的优势所在,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处世哲学积淀,围绕自身形象管理进行着 " 拟剧 " 表演。
在短视频的前后台," 银发网红 " 采用选择性的凸显、重组或遮蔽等策略来塑造理想化形象,寻求网友的正向评价,进而纠正社会对老年群体弱势、消极、传统等刻板印象。
而短视频平台拥有海量年轻用户,年轻用户在算法推荐机制下既参与创作,也获取部分网络话语权。
出于羡慕、猎奇心理或对老年人的鼓励,年轻粉丝会极力夸赞和评价老年博主展现出的乐观、活力、励志。" 银发网红 " 继而选择按照粉丝用户的评论走向进行创作,年轻用户通过留言 " 想看什么 ",为 " 银发网红 " 展演提供创作上的方向支持;" 银发网红 " 则关注用户反馈,以 " 这就安排 " 提升粉丝用户曝光度和个体价值。
通过互动性表演与算法加持," 银发网红 " 对短视频内容进行不断修正、补充和延展,进而就形成了年轻用户 " 上瘾 " 的局面。
跨代际共情,让年轻人产生了情感寄托和投射。
不少老年博主的内容以代际互动为主,通过 " 时时搞笑、偶尔温情 " 的风格,让人感动。
在 " 银发网红 " 账号的粉丝画像中,年轻人占据粉丝群体的主要部分。年轻人以身边或记忆中的老人 " 原像 " 为基础,对和蔼可亲、富有活力、凝练人生智慧的 " 银发网红 " 极易产生情绪共振、情感共鸣,在 " 共同、相似情绪、情感的形成过程和传递、扩散过程 " 中,实现共情传播。
为了让跨代际的共情传播更为有效," 银发网红 " 在账号主体内与自己的子辈孙辈组成搭配,在账号主体外联合其他年轻网络红人共同创作,形成年龄反差基础上的行为反差、观念反差,传播出或朴素或时尚、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与价值观,拓展了粉丝群体的年龄分布。
而原本定位为年轻文化的短视频平台,在融入新型老年文化后出现了文化杂糅的趋势。
和其他博主一样,老年博主不仅发布有吸引力的内容,他们也开始赚钱了。他们赚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:直播带货、广告投放。但无论是什么方式,都和账号内容、博主的 " 人设 " 挂钩。
方片新媒体联合创始人阿鹏曾说过:" 用中老年的人设做一些快节奏、年轻态的事情,符合主流流量的同时更反认知,所以他们能得到更多关注。"
在他看来,相比于年轻人,老年人做自媒体起号更快,点赞涨粉等数据也会更好。而且,阿鹏提到,与同粉丝量级账号相比,中老年账号的商业价值会更高。
以 "@梅英梅英阿嬷 " 抖音账号为例,虽然 90 岁高龄,但是她会熟练使用榨汁机、豆浆机等家电,新抖后台显示,目前该博主单条视频报价为 4.5 万,高于 60% 的同级达人。
老年博主们未必都是平台里的头部博主,但胜在粉丝活跃度高、黏性高,所以有商业价值。但是这些老年博主们也面临着诸多的商业困境。
哲学家布尔迪厄提出了 " 媒介场域 " 理论,并用 " 资本 " 这一概念来分析场域内的权力竞争关系,认为资本包含了经济资本、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。通过对部分账号的案例分析发现,短视频平台、" 银发网红 "(个人 / 团队)、" 银发网红 "(MCN 机构)三者之间存在资本转向的风险。
" 银发网红 "(个人 / 团队)追求文化资本,怀着 " 初心 " 入驻平台,注重作品打磨,期望通过文化资本来追逐经济资本;" 银发网红 "(MCN 机构)追求经济资本,期望通过更多投入获取更多资本产出。
但是部分 " 银发网红 "(个人 / 团队账号)受利益驱动影响,选择将其主导的文化资本转向 MCN 机构主导的经济资本,这一利益共谋,助推了 MCN 机构对 " 银发网红 " 的改造,将其建构成一种可模仿、可娱乐的消费符号,而不再开始银发网红们坚守的那颗 " 初心 ",变得逐渐 " 铜臭 " 起来。
银发网红们为保持头部账号优势,面对网络热度等带来的竞争压力,以流量为诉求结果,在内容创作上更是逐渐成为迎合经济资本的创作附庸,而非老年人群的真正表达。
此外," 银发网红 " 的行为主体是老年人,很多已经超过 80 岁、90 岁,身体状况不稳定,有的已经故去。老年博主的个人 IP 属性高,但持续性难以保证,生病停更会造成掉粉、权重降低等问题。比如,在全网拥有上千万粉丝的 " 潘姥姥 ",有段时间便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短暂停更。
不得不说,老年人做博主突围流量场,赚得比你我都多的时候,却也在资本逻辑下异化为可复制的消费符号。高龄创作者的脆弱性与平台经济的逐利性,暴露代际表达与商业变现的结构性矛盾。
" 银发网红 " 的崛起是一场代际情感与流量经济的合谋。他们以高能日常打破年龄刻板印象,在算法助推下成为年轻人的 " 赛博祖辈 ",完成了一场跨代际的符号狂欢。
但当资本逻辑将鲜活个体异化为可复制的消费符号,流量狂欢背后暴露的不仅是代际表达的困境,更是老龄化社会对生命价值的集体叩问——我们追捧的究竟是真实的老去尊严,还是被精心编排的夕阳童话?
新闻结尾 海角HJ13E4.com是什么?为何它会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的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