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2000 年 9 月,位于广州的新锐杂志《新周刊》策划了 " 第四城 " 的专题,评价成都是继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中国三大城市之后的 " 第四城 "。
成都 " 第四城 " 的论断一出,一石激起千层浪,在全国引发广泛而热烈的讨论。
20 多年后的今天,人们仍然热衷于讨论谁是 " 第四城 " 或 " 新一线城市 "。
不再讨论的是,广州已经跌出了 " 前三城 "。
最近,各大城市陆续公布了 2025 年一季度经济数据。
广州一季度 GDP 实际增速 3%,不仅低于全省(4.1%),更是在全国前 10 大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。
广州的经济,怎么了?
最新数据显示,2025 年一季度,广州市 GDP7532.51 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 3.0%。
3.0% 的增速高不高,比较才知道。
一季度,我国 GDP 增速为 5.4%,广东省 GDP 增速为 4.1%。
从增速上看,广州 GDP 增速跑输 " 全国线 " 和 " 全省线 "。
截至 2024 年底,我国 GDP 超过一万亿的城市,共有 27 座;GDP 超过两万亿的城市,共有 8 座。
在 27 座 " 万亿之城 " 中,广州 GDP 实际增速排名倒数第二,仅高于同省的佛山。
在 8 座 " 两万亿之城 " 中,广州 GDP 实际增速排名倒数第一,名义增量比体量远小于自己的杭州少了 200 多亿。
" 万亿之城 "GDP 城市一览表
由此可见,广州的 GDP 增速,太慢了。
如果将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,正解局发现,广州的 GDP 增速已经慢了三四年。
2021 年,广州的 GDP 增速为 8.14%,虽然低于全国水平,但高于全省和同省的深圳。
2022 年,广州的 GDP 增速仅为 1.02%,大幅落后于全国、全省水平。
全国、广东省、广州、深圳的 GDP 增速对比
此后,广州的 GDP 增速有所回升,但已然跟不上全国、全省的步伐。
2000 年,当《新周刊》提出成都 " 第四城 " 概念之时,一个既定的事实是,北上广是当之无愧的 " 前三城 ",中国最大的三座城市。
彼时,广州的 GDP 为 2383 亿元,仅比排名在前的北京少了不到 100 亿元,比排名在后的深圳,整整多出了 700 亿元。
广州,大有 " 坐三望二 " 之势。
直到 2016 年,深圳超越广州,广州退居第四,北上广变成了北上深。
2022 年,重庆追了上来,广州跌至第五。
以 2024 年的 GDP 数据看,广州比深圳少了 5000 多亿元,差距越来越大。
广州与重庆的差距也扩大至 1000 多亿元,短期内恐难夺回第四。
往后看," 最强地级市 " 苏州,虽然比广州少了 5000 亿元,但增长势头很猛,赶超或未可知。
从 " 第三城 " 到 " 第五城 ",广州的处境是,标兵渐远,追兵逼近。
广州,确实掉队了。
广州的 GDP,为何掉队了?
还是先回到数据。
广州公布的第一季度数据显示,# 第一产业 增加值 37.60 亿元,# 第二产业 增加值 1704.94 亿元,# 第三产业 增加值 5789.97 亿元。
可以看到,广州的经济结构中,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,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。
2024 年的经济数据,也证实了这一结论。
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0.5%、8.1% 和 91.4%。
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
上图是广州近五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数据,结合前文的 GDP 增速可知:
2021 年,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 8.0%,带动 GDP 增速 8.14%,高于全省与深圳。
2022 年,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大跌至 0.97%,拖累 GDP 增速 1.02%,低于全省与深圳。
2023 年有所回升,2024 年又慢下来,GDP 增速也随之波动。
第三产业发展得好不好,增长得快不快,直接影响广州经济的基本盘。
更进一步的问题是,广州的第三产业为何慢下来?
最核心的原因是,房地产行业萎靡不振。
一个冷知识,房地产行业,属于第三产业。
房地产业增加值,一度占到了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12%。
如果再加上建筑、建材、家居等相关行业,合计占广州 GDP 比重约 12%-15%。
另一组数据显示," 十二五 " 期间,广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 35%-40% 之间。
房地产行业的下滑,拖累了广州的经济。
2019-2024 年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
站在更宏观的视角看,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了经济结构的 70% 以上,规模大,增长的速度自然要慢。
此外,第三产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更高,需求弹性大、依赖人际互动和消费信心,且易受政策、技术和全球化波动影响。
看完第三产业,再看第二产业。
广州的第三产业中,汽车是最大的支柱产业。
长期以来,广州都是中国的 " 汽车第一城 "。
随着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,广州的汽车产业迎来挑战。
2020-2024 年广州汽车产量及增速
2024 年,广州汽车产量累计为 253.98 万辆,同比下滑 20.12%,城市排名从第一名下降到第三。
今年一季度,广州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6.4%,仍未触底反弹。
代表车企广汽集团发布公告表示,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196.5 亿元,同比下降 7.95%;净利润亏损约 7.32 亿元,去年同期净利润为 12.2 亿元。
汽车产业遭遇压力,直接影响了广州 GDP 增长。
传统支柱产业下滑,新兴产业尚未形成等量级替代动能,这便是广州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。
在《第 3 个 10 万亿大省,要来了》一文中,正解局解读过山东实现了新旧动能平稳接续,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增长极。
反观广州," 旧动能衰退过快 " 与 " 新动能成长过慢 " 的失衡,让新旧动能转换的 " 阵痛 " 更为剧烈。
近两年的经济数据表明,广州仍在阵痛期。
阵痛不可怕,怕的是新兴产业无法孕育成势,经济增长陷入 " 真空陷阱 "。
问题来了,广州的新兴产业发展的怎么样?
还是先回到数据。
数据显示,一季度,广州第二产业增加值 1704.94 亿元,同比增长 0.6%。
0.6% 看起来不多,汽车、家电、集成电路、航天器等细分领域亮点不少。
这是一个好苗头,说明广州的工业正在止跌回稳。
广州的工业看汽车,汽车产业看广汽与小鹏。
广汽集团披露的一季度财报显示,第一季度营收 196.50 亿元,同比下滑 7.95%;净利润亏损 7.32 亿元,同比暴跌 159.95%,创下近五年最差季度表现。
好消息是,小鹏汽车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2025 年第一季度,小鹏汽车共累计交付 94008 辆智能电动车,同比大增 331%。
尤其是 3 月,小鹏汽车交付智能电动汽车 33205 辆,同比增长 268%。连续第五个月交付量超过了 30000 辆。
小鹏汽车的总部设在广州,先在肇庆市建设了第一家工厂。
2023 年 2 月,小鹏汽车广州工厂一期投产,年产能 12 万辆。
2025 年年底,小鹏汽车广州工厂二期又将投产,规划产能 30 万辆。
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 图片来源:南方网
全部投产后,小鹏汽车在广州的产能将达到 30 万辆,成为拉动广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。
分领域看,一季度,广州航空、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较快增长 10.4%,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 47.6%。
在低空经济赛道,广州亦有布局。
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亿航智能,在广州。
全球最大农业无人机制造商极飞科技,在广州。
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 " 陆地航母 ",在广州。
数据显示,广州拥有从事 # 低空经济 的企业 4200 多家,全国排名第二,在集成测试、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、卫星导航通信、工业级应用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。
提起电商,很多人会想到杭州。
其实,广州已悄然跻身直播电商第一城。
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 年广州直播电商零售额达 5171 亿元,排名全国第一。
抖音平台,广州产业带销售额占总销售额 10% 以上,订单量占 8%。
广州成为直播电商第一城
在跨境电商赛道,广州已建成业务量大、服务面广、商品品类齐全的跨境电商集群,成为全球跨境电商卖家的重要聚集地。
2023 年,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2004.6 亿元,同比增长 51.54%,进口规模连续 9 年位居全国第一。
跨境电商 ,已成为广州外贸新增长点。
一季度,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 2942.99 亿元,同比增长 17.3%,增速在外贸十强城市中排名第二。
其中,出口总值 1917.19 亿元,大幅增长 30.6%,远高于去年同期的 8.4%,增速在外贸十强城市中排名第一。
由此可见,广州在新能源汽车、低空经济、跨境电商等赛道正在形成新增长极。
破旧立新,广州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最吃劲的阶段。
作为千年商都,广州既有 " 向新而生 " 的韧性,更有 " 厚积薄发 " 的耐心。
这种韧性,是对产业升级周期的深刻理解;这份耐心,是对创新阵痛的从容承接。
让我们静待,广州在阵痛中涅槃重生。
新闻结尾 成品大香伊煮和小辣椒的特点:味道浓郁-口感鲜美-的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