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作者 | 永舟
编辑 | 吴擎
今年五一档,以相较去年同期腰斩的票房惨淡收官。冷清的影院内外,一些变化正在发生。
国民喜剧演员马丽,不搞笑了,在大银幕上梨花带雨,白客不 " 屌丝 "、不 " 窝囊 " 了,在大漠边境与土匪枪战。
两位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同时在重要档期转身,将中国喜剧演员的转型风潮带到大众面前,此趋势已如片中声势浩大的沙尘暴一样,再难以忽视。
而上次隐约透露这个信号的,是去年春节档《热辣滚烫》里暴瘦 100 斤的贾玲。
贾玲在《热辣滚烫》中暴瘦 /《热辣滚烫》剧照
与贾玲的 " 把自己当作方法 " 不同,人物传记片《水饺皇后》与警匪片《大风杀》,都完全不具备喜剧元素,也都要求一个大女主 / 大男主撑起整个叙事线。
相比起文艺氛围更浓厚的警匪片,《水饺皇后》更依赖马丽一人扛鼎。饰演一个历经苦难、创造创业传奇的底层女性,她在电影里几乎从头哭到尾,也因此让一部分观众直呼不习惯。
从 " 大喜 " 到 " 大悲 ",演员总是被动地去适应时代的变化。市场曾选择他们来逗笑所有人,却因为逐渐剥夺了喜剧本质上的严肃性,导致他们不得不跟随着潮流,投身向形式上的严肃和现实主义。
对马丽而言,从小品舞台上走到 " 湾仔码头 ",不得不对一贯擅长的喜剧作出一定程度的告别。拥抱主旋律、" 大女主 ",更是为迎合市场变化的某种自我剪裁。
隔壁的白客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。《大风杀》是一部丝毫没有喜剧色彩的警匪片,开头肃杀的黄沙、荒原,白客以一个战争幸存者的身份进入画面后,我就听见电影院后座传来观众的小声嘀咕:" 一看到白客就想笑。"
白客饰夏然 /《大风杀》剧照
作为一个曾经靠一系列现代喜剧跻身电影市场的演员,今年 35 岁的白客,在转型正剧及严肃题材的路上,歪打正着地,从一种超现实的网感,转化到过度现实的 " 人夫感 "" 窝囊废 " 赛道。
实际上,近年来,太多喜剧演员都开始向正剧、悲剧进军。喜剧出身的徐峥在现实题材《我不是药神》里挑大梁,黄渤在悬疑片《涉过愤怒的海》里替女复仇," 傻根 " 王宝强自导自演《八角笼中》,在格斗竞技场上一夜白头。小品出身的范伟,也在《漫长的季节》里沉下心来演绎现实的亦庄亦谐。
汗与泪,血与怒,糊了他们的脸,一扫此前的嘻嘻哈哈和搞怪耍滑。可在短视频、短剧泛滥的环境下,这群人最先嗅到了银幕前方的人的变化。
2024 年春节,国民喜剧演员贾玲减肥 100 斤后在《热辣滚烫》里惊艳亮相,成为那个春节最火热的话题度之一,最终以 34.06 亿的票房登顶。
可票房的胜利似并不必然意味着贾玲的胜利,除了 " 励志 " 的银幕主题,一种不可忽视的唏嘘与喧哗如是道:瘦了的贾玲不讨喜了。
观众习惯了 " 胖胖的贾玲 ",用老一辈的话来说她自带福气与喜感。似乎所有人都能随意调侃她,她甚至还更加卖力地取悦观众。
最早那批从相声、小品走出来的喜剧演员,基本有着亲民、接地气的外形特征。宋丹丹在小品和情景喜剧里穿太太衫、缺掉门牙,沈腾、贾玲等人都经历了从瘦到不瘦的过程。刻意扮丑,是为了拉近与普通人的心理距离。
宋丹丹与赵本山
贾玲曾在一次小品里自称 " 女汉子 ",与她对应的,是同台上与扮演 " 女神 " 的瞿颖。很多时候,贾玲的喜剧感都来源于大方且大胆的自我调侃甚至是贬低,她一如既往的豁达、乐观,让这份自我矮化变成天然的喜剧原料。
瘦下来之后的贾玲,变得健美苗条。这意味着 " 讨好感 " 的后退,以及严格自律等对自我要求的突显。跟随着肥肉一起减下去的,还有贾玲嘴角总是为大家准备好的笑容。因此,有人说,贾玲身上的喜剧感被 " 自恋 " 代替了。
外形上的变化,是一个喜剧演员从 " 讨好观众 " 变成 " 回归自我 " 的第一个变化。
而决定褪去肥肉的贾玲,同时也在下定决心褪去一部分 " 国民喜剧女演员 " 带给她的观众缘。减肥的阵痛,也是她走出舒适区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冲击。
同样是 2024 年春节,与贾玲同期登场的,还有张艺谋电影《第二十条》里的马丽。影片并非纯然的喜剧,马丽却承担了其中大部分喜剧元素,调和了严肃沉重的主题。
马丽出演《第二十条》/《第二十条》剧照
而后,马丽不仅凭借高达 186 亿的票房,登顶中国影史女演员第一。还斩获了第 37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,成为新晋百花影后。
站在领奖台上时,她哽咽道:" 从话剧到电影,我走了二十年。"
过去十几年来,哪怕是在喜剧电影里,马丽的角色基调,也像是仍在舞台话剧里一样,用夸张的表演吸引观众。吵闹、扮丑,春晚小品式的表演方法,这是以开心麻花为首的一系列小成本喜剧的一大特色。
2005 年,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,因为长得不够好看,马丽一度将自己躲进舞台话剧里,直到加入开心麻花剧团,逐渐被挖掘出喜剧天赋。2010 年,马丽与何炅合作了小品《超幸福鞋垫》,与沈腾首次合作了话剧《乌龙山伯爵》,一面打响了 " 女版郭德纲 " 的名头,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搭档。
马丽与何炅合作的小品《超幸福鞋垫》
2013 年,马丽亮相春晚舞台小品《今天的幸福 2》,她在小品里名叫 " 马冬梅 ",与两年后爆款电影《夏洛特烦恼》里的角色名一样。
拿下近 15 亿票房的《夏洛特烦恼》是马丽在大银幕上的惊艳试水,女主角马冬梅泼辣、彪悍,为爱挺身而出,深情却总被践踏。这个角色本质上就是丑角,就像其他喜剧电影里常见的女性角色那样,最大程度去掉女性化特征,朝假小子、" 女汉子 " 的形象塑造人物。这是一个女性演员变成喜剧角色最快的方法。
2017 年《羞羞的铁拳》里的马丽同样如此,她负责扮丑、出糗和搞怪,可以和所有人打成一片,却不可能成为任何异性心中的理想伴侣。与现实中的贾玲一样,靠赔笑、耍宝来杀出一条路。
以至于,当她们有一天试图褪去这层幽默搞怪的外衣,不甘一味扮丑,也想去做大女主的时候,首要任务是掩盖自己身上太过鲜明、根深蒂固的喜角气质。
2022 年,凭借励志偶像剧集《超越》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的时候,马丽站在领奖台上感慨:" 喜剧演员被认可,不容易。"
马丽凭借《超越》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/《超越》剧照
对喜剧演员来说,靠喜剧拿奖的可能性的确远低于正剧和悲剧。即便是奥斯卡,历史上获奖的喜剧演员一只手也数得过来,在中国,2002 年,周星驰的喜剧《少林足球》曾获得最佳影片,周星驰也获得最佳导演,但并未作为喜剧里的主角夺下 " 最佳男主角 " 的宝座。
戏内戏外,一个喜剧演员的定位都变得有些尴尬。
比马丽年小几岁的白客,经历的是国产喜剧变迁的另一条轨道。
不同于科班出身的马丽,白客最初崭露头角,就是借助第一波网络风潮。2010 年,大四学生白客和室友一起完成了一部动漫配音作品,并创造出一系列接地气的网络词汇,比如 " 我勒个去 "" 这货 ",以及后来被收入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 " 给力 "。
白客与室友的配音作品
那是一场青年亚文化的狂欢,却意外契合了某种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喜剧风格。
紧接着,刚刚诞生的微博找上白客来开账号,邀请他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第一批原住民。" 网感 " 开始成为衡量商业价值的一种重要指标,这两个字蕴涵的本质,就是契合最大众的、平民的想法与生活状态。
2013 年,白客在一部低成本网剧《万万没想到》里饰演性格窝囊的王大锤,永远一脸呆滞木讷的表情,用飞快的语速吐槽着底层边缘人命运的荒诞和无奈。王大锤一度成为 " 屌丝 " 代言人,接地气的、紧扣普通人的人设和表演,也成为了白客的标签。
白客饰演王大锤
那两年,不少低成本但迎合大众情绪的网络影视作品挤入市场。2010 年,乐视网的《太子妃升职记》以快消风格窥探现代人的职场百态;2012 年,搜狐视频模仿德国幽默短剧《屌丝女士》推出的《屌丝男士》,也让主演大鹏一夜走红。
同样是在 2012 年,一直专注做舞台剧的民营剧团开心麻花推出了第一部院线喜剧电影《泰囧》,以 12.72 亿的票房打破了华语电影纪录。开心麻花也自此成立了影视公司,往后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喜剧电影。2015 年的《夏洛特烦恼》,2016 年的《驴得水》及 2017 年的《羞羞的铁拳》,都获得市场认可。
但不论是基于青年亚文化的低成本网剧,还是大银幕上的开心麻花,都多少带有些 " 闹剧 " 的性质。主人公的表演闹腾浮夸,布景与调度倾向于无厘头、神经质甚至是超现实。轻松性大于思想性," 抓住眼球 " 成为不同载体不约而同的追求。
再往前十年,千禧年代以冯小刚、葛优一行人为主的 " 冯氏喜剧 ",兼具内涵与幽默,形式却大多正经。那时候的主人公,基本不是 " 屌丝 ",而是中产或者正在走向中产的人。他们与观众一样,对新世纪的未来抱持着憧憬和想象。
葛优 /《天下无贼》剧照
而 " 屌丝电影 " 的出现,则是对这种想象宣告失败的号角。
作为一个半路出身的演员,白客既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,同时也是记录者。与贾玲、马丽她们这类独当一面的 " 地母感 " 不同,白客很重要的一大观众缘来源,是他身上那种低能量的、摆烂的普通人气质。
从出道时的网剧《万万没想到》,到最近的职场喜剧《年会不能停》,白客都在演那种会逃避、会生怯,却保留着些许理想主义的信念,安于稳定,又抱持着某些不甘和痒感的社畜。
近些年他被观众贴上的标签 " 人夫感 "" 窝囊废 " 也是。这两个词并非贬义,而是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一种普通人对生活期待的降低:在卷不动、躺不平的现实面前,放弃幻想,克制焦虑,回归平淡和日常。
白客 /《江照黎明》剧照
后来,在转战其他现实题材的过程中,白客开始有意压盖自己身上的固有喜角印象。比如科幻片《被光抓走的人》里表面凶狠、内心细腻的街头混混,比如《不止不休》里怀揣热烈理想主义的青年记者。人物底色均以沉重与严肃为主,均压抑着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情绪。
一个好的喜剧演员永远在为时代情绪说话,就像 2000 年代擅扮小市民的葛优,就像 " 屌丝 " 出身的大鹏。然而,二十年过去,喜剧终究在经历变化。
《年会不能停》在笑点贯穿两小时正片后,来了一个邪不压正式的大团圆结局。这被部分观众诟病为 " 狗尾续貂 ",因为此前的两小时内容,虽然具有喜剧式夸张,但内核依然是紧扣现实的,结局的打工人胜利,却变得像科幻片一样,将观众再次推离现实。
导演董润年是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毕业的科班影视制作者,自二十余年前就开始参与情景喜剧编剧,曾与被视为黑色喜剧片大师的导演宁浩一起拍过《心花路放》《疯狂的外星人》。可等到 2019 年,他终于要拍摄自己的处女作《被光抓走的人》时,喜剧的地位和定位都已经发生了变化。
董润年导演的《被光抓走的人》/《被光抓走的人》剧照
那年暑假,最卖座的电影,是创造 50 亿票房奇迹的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。此外,另有两部票房过 15 亿的喜剧电影争奇斗艳:宁浩的《疯狂外星人》与韩寒的《飞驰人生》。这三部都是观感上 " 热闹 " 的片,是大开大合的闹剧、热血与鲜明的主题,是饭桌上谁都能聊两句的那种社交硬通货。
当时,相对冷门的董润年发了一条微博感慨道:" 现在的世界不是一个允许幽默的世界了。"
2020 年,开心麻花开始制作网络短剧。10 分钟一集的都市恋爱题材短剧《亲爱的,没想到吧》开播一个月内,抖音平台话题播放量超 13.5 亿。
" 喜剧之王 " 周星驰也姗姗来迟。2024 年 1 月,抖音宣布与周星驰达成独家精品微短剧合作,双方将联合开发运营 " 九五二七剧场 "," 九五二七 " 这个名字出自周星驰电影《唐伯虎点秋香》里华安的代号。
四个月后,该剧场的首部精品微短剧《金猪玉叶》在抖音上线。观众届时才发现,周星驰既不是导演也不是编剧,而只是名义上的制片人。
周星驰九五二七剧场《金猪玉叶》
喜剧生产的机制正在发生变革。
大银幕的市场萎缩,不少喜剧元素逐渐从电影撤退,流向短剧、短视频等载体。
2025 年 3 月发布的一份《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(2025)》显示,截至 2024 年 12 月,我国微短剧的用户规模为 6.62 亿人,较上半年提升了 7.3 个百分点;短视频用户规模则达到 10.40 亿人,使用率高达 93.8%。
2022 年初,专门拍搞笑短视频的 B 站人气导演小策与贾樟柯进行了一场对谈。小策对贾樟柯提出猜想:将来,短视频也许会消灭电影。
小策对贾樟柯提出猜想:电影是否会被短视频提出历史舞台 / 图源:哔哩哔哩
当时,贾樟柯想了想说,电影所构建的一种 " 人同此心 ",是没办法被短视频取代的," 电影大多是一种聚众式的观看,人们非常依赖一起观看时情绪的彼此抵达。" 他用喜剧打比方,一个东西好笑,电影院里的其他观众也觉得好笑,心理情绪在这一刻达成了共鸣。
可如今,幽默变成并不稀罕的情绪,完全可以通过网线实现共享。若以 " 逗笑观众 " 为目标,一支 30 秒的短视频,3 分钟的短剧,哪怕是平台上一截喜剧影视的高光片段流出,都足够做到。
一些喜剧为了将观众吸引进电影院,抬出扛把子明星作宣传。一个如今已成为嘲点的概念叫 " 含腾量 ",宣称沈腾参演,其实也许完全看不见沈腾人影。2022 年,一部号称沈腾 " 特别出演 " 的喜剧片《日不落酒店》,全片只出现了一张被制成人形纸牌的沈腾。观众怒呼虚假宣传,最终,该片豆瓣评分停留在惨淡的 3.0。
沈腾 " 特别出演 "《日不落酒店》只出现了一张人形纸牌 /《日不落酒店》剧照
观众为 " 诈骗 " 营销而怒背后,是喜剧演员的断代。随着二十年前的喜剧台柱子的老去,从宋丹丹、赵本山这类退隐江湖的老人,到力求转型、突破限制的马丽、贾玲等人,缺失的不是老演员的焕新,而是新演员的后补。
宋丹丹曾经说,喜剧演员需要一种 " 天生的幽默感 ",否则,演所有角色都会枯燥。
耍滑搞怪的表演技巧,不是喜剧功底。脱口秀演员们的嘴皮子功夫,也不是喜剧功底。一个喜剧演员需要是一个聪明人,需要是在热闹背后保持冷静的那个人。他得是提木偶之线的操控者,而不是木偶本身。
因此,卓别林看起来是苍凉的,陈佩斯、赵本山看起来是苍凉的,包括葛优、宁浩等创作者,他们在现实世界里一定会是深沉和不可捉摸的。
2024 年的《红毯先生》上映前,我采访了宁浩。时至如今,我仍然记得这位黑色幽默大师的似笑非笑,似调侃似自嘲,那种解构一切、怀疑一切,而又原谅一切的神情,与他本人浑然融为一体。
宁浩 /《红毯先生》剧照
闹剧容易,喜剧难。后者最考验的,除了演员,还有编剧、导演。
《武林外传》的编剧尚敬曾说," 喜剧的内核是生活证据 ",生活的本质是悲喜交融、毁誉参半,让人发笑的形式,是为了软化和包裹残忍的内核。
不论是九十年代冯小刚、王朔等人以文取胜的都市讽刺类喜剧,还是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和搞怪,对现实的解构,都是其中要义。
《甲方乙方》里百无禁忌的调侃,《让子弹飞》那种拎着观众的耳朵吹一口气再灌一泡血的辛辣和瘙痒,幽默,在这些故事里,身处不同阶层的主角,大都是各自世界里的普通人、边缘人,他们在充满高度偶然性的生活里挣扎,在世俗且势利的欲望里求索,他们不渴求做现实世界的主人公,却没想到真实世界一直在拿自己当作马戏场上的小丑。
《让子弹飞》剧照
喜剧元素,成为触探现实的隔热板,它们让现实不那么冰凉和坚硬,让人物经历的阵痛只像是一场梦。
讽刺过后,沉默转身,那些喜剧具有一种独特的中式含蓄美学。
而至今仍然被无穷回味的周星驰喜剧,则更接近于好莱坞剧作家史蒂夫 • 卡普兰在著作《喜剧这回事》里所提到的:" 喜剧讲的是一个普通人,在不具备许多获胜必备的技能和工具的情况下,与无法克服的困难作斗争,且从不放弃希望。"
周星驰在《大话西游》里有一句知名台词:" 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 ",这是对小人物悲凉命运的自嘲。如果不完整走过人物的命运,不对他的挣扎和挫败有所管窥,观众是无法真正领略 " 像一条狗 " 的窘态的。
" 他好像条狗啊 "/《大话西游》剧照
但如果三分钟能获得 " 快乐 ",又何必要花两个小时去走一个人的人生。发笑过后,手指一滑,下一份笑料就如约而至。我们想 " 笑 ",却不想再 " 悲 "。
喜剧是小人物的武器,是小人物定义生活的权力。如果有一天,喜剧消失了,但愿悲剧不要这么快吞噬我们所在的真实世界。
新闻结尾 蜜桃传媒星空传媒果冻传媒:流行文化新势力的相关文章